返回首页

焦点关注:今年春晚,没它我不看(红包封面又来啦)

来源:青春北京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博物(ID:bowuzazhi)

转眼就要到新的一年了,值班生肖从威猛的老虎一下变成柔弱的兔子,不过今年生肖元素的装饰物可算能软萌些了,央视春晚官宣的吉祥物“兔圆圆”也是大眼睛水汪汪的。


(资料图)

很喜欢左上角兔形“卯”字的设计 图源:微博@春晚 诶?它的牙好像和我画兔子时信手拈来的两颗大板牙不太一样?怎么四颗上牙? 其实不止兔牙,关于兔子,还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兔子到底有几颗门牙?

“兔圆圆”设计团队讲到,它的四颗上门牙设计,取自“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安徽模鼠兔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生存时代为距今6200万年的早古新世。

不过它还不是真正的兔类(比如门齿是8颗而非6颗),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兔形目的典型特征。而且模鼠兔的臼齿比早期兔类更特化,说明它们不是现代兔类的祖先,只能算“叔伯祖宗”。

那真正最早的“兔”呢?2007年,中国古兽专家李传夔(kuí)的团队,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发现了远古道森兔,化石年代为距今55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这种古兔基本具备兔形目的主要特征,门齿数量和现代兔类一样是“上四下二”,被视为已知最早的兔形目成员。

美国怀俄明州出土的古兔属化石,这一支已灭绝 说到现代兔类是“上四下二”的门齿,这个“上四”是区别懂不懂兔子的人的方式,也是区别兔子和老鼠的方式。18世纪,生物分类学的祖师爷林奈,把兔类与鼠类一起放到了“啮齿目”。 不过, 鼠类只有四颗门齿,上下颌各两颗;而兔子上颌的大门齿后面,还有两颗比较隐蔽的小门齿,一共六颗。后来动物学家们又发现兔类与鼠类的牙齿、头骨、骨骼细节和咬合方式都有诸多差异,便把兔类单独列为一个“兔形目”。甚至有学者提出,兔类与鼠类毫无关系,两者牙齿相似只是趋同演化的结果。 那豁口并不是牙缝,另两颗上门齿在这两颗后面藏着,下牙咬合在内外两排上门齿之间

到了21世纪,DNA测序结果又表明,兔形目和啮齿目还真是挺近的亲戚,如今两者同被归于灵长总目之下的“啮形类”。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差点又回到了林奈打下的起点。

守株待兔,待的是什么兔?

到距今4500万年的中始新世,兔形目从亚洲扩散到北美洲,此后逐渐分化为两大分支。留在亚洲的类群,保留了相对原始的形态,演化成今天的“鼠兔科”。它们身材小巧,后腿不长,短耳朵,小眼睛,像鼠多于像兔。

分布于北美西部山区的北美鼠兔,秋天时从山下把粮食运上山坡的家里留着过冬图源:纪录片《鼠兔》

至于我们更熟悉的兔子,也就是“兔科”成员,在北美洲诞生。它们演化出了修长的体态,尤其有长后腿和长耳朵,适合在开阔环境奔跑跳跃。

其中早期的古兔亚科、始兔亚科已经灭绝,现存兔科成员都属于兔亚科,这是个只有1000万年历史的“年轻”分支。其中一些从北美洲又返回了亚欧大陆,后来又先后进入非洲和南美洲。

先别迷糊,还没讲到你家兔子呢

兔亚科现存11个属,以兔属、穴兔属和棉尾兔属数量最多。棉尾兔属有20多种,分布在南北美洲,亚欧大陆则是兔属、穴兔属的地盘。

我们身边的家兔,是从穴兔属现存唯一物种——欧洲的野生穴兔驯化而来。至于兔属,则包括各种“旷兔”(过去统称“野兔”)。兔属分布于亚、欧、非、北美四大洲,共有30多种。除各种鼠兔之外,我国所有野生兔形目成员,如草兔、华南兔、雪兔等,都是兔属的旷兔。

中国分布最广的野生兔——草兔(蒙古兔)会游泳、懂装死大概是它分布广的原因之一

中国没有野生穴兔分布,一般认为到17世纪才从西方传入家兔。明代之前,中国传说、记载里提到的兔子,大概率都是野生旷兔。

明代陶成《蟾宫月兔图》

野生旷兔虽多,但古代白化个体罕见,所以常被视为祥瑞之物。明末崇祯年间,白化家兔随欧洲船只进入中国,结果“祥瑞”太能生,以至身价暴跌。

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五蠹(dù)》的“守株待兔”,里面那只跑得飞快撞树桩上撞死的兔子,应该也是野生旷兔。

那这旷兔撞树桩是眼神不好吗?野生兔类一般在晨昏时活动,白天视力更好,在夜晚也能看清东西。且兔子的眼睛位于头部两侧,拥有近乎360°视野,这是食草动物典型配置,能察觉来自四面八方的危险。

但这种配置也有缺点:前方的“双目视野”范围小,不利于准确判断距离,正前方还有一小块盲区。可能是“守株待兔”那只兔子跑得太急,没看清正前方的树桩才一头撞上的。

野兔:为给你们人类个小寓言我容易吗绘图:郑秋旸

爆竹声声辞旧岁

玉兔踏春福满门

善良敏捷的兔子

被赋予了美好、希望等寓意

2023兔年将至

祝愿大家

前“兔”似锦

“兔”来运转

“兔”飞猛进

封面表情包自取

来啦!来啦! 青春北京专属红包封面来啦!关注青春北京微信公众号 近期每天都会在推文中不定时掉落 快点击下方按钮领取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冲呀!

编辑| 赵一格 校审| 张姮姮

来源丨博物(ID:bowuzazhi)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又长知识了

标签: 守株待兔 典型特征 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