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对仗的意思及含义_对仗的意思 全球即时看

来源:互联网

1、对仗又称对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

3、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4、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

5、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

6、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8、……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9、"(《九歌.湘君》)。

10、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1、"(《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

12、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

13、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15、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

16、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17、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1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19、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20、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

21、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22、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23、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4、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

25、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26、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7、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8、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29、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

30、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

31、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32、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33、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4、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35、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

36、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7、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8、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39、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40、 (杜甫《漫兴》) 绝句也有首尾两联全对仗的。

41、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3、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44、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45、 (柳中庸《征人怨》) 前人绝句绝大多数首尾两联都不对仗,首联对仗者偶尔见之,尾联对仗者较少,两联全对仗者更少。

46、但是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成其为律诗。

47、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

48、前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都对仗的,这悉凭作者自便,并无定规。

49、但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也称为正例。

50、例如: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5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3、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54、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5、 (王维《山居秋暝》) 首句入韵者。

56、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57、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58、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59、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60、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61、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62、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4、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句入韵者。

66、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67、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68、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69、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的。

70、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71、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72、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73、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74、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75、 (杜审言《登襄阳城》) 首句入韵者。

76、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77、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78、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79、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80、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81、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82、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83、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84、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首句入韵者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85、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86、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泪》) 前三联对仗者,首句不入韵的,五律多于七律;首句入韵的,七律多于五律。

87、 律诗首联不用对仗,颔联、颈联、尾联用对仗。

88、这种形式的律诗罕见,因为一般尾联是全诗的结束语,用散行比较容易画龙点睛,用对仗较受束缚,故诗人不喜用尾联对仗。

89、杜甫诗中时有这种形式,后人模仿者较少。

90、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91、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92、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93、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94、 (杜甫《悲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泗满衣裳。

95、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96、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97、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8、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律诗中也有四联全部用对仗的,这种形式出现得较早,如唐初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99、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100、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101、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02、 盛唐时,王维、杜甫作品中有不少四联全对仗的律诗,其后也有诗人仿效的,故这种形式虽比较罕见,但较后三联对仗的稍多些。

103、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

104、 生擒白马将,连破黑雕城。

105、 忽见刍灵苦,徒闻竹使荣。

106、 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107、 (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之一)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旗列紫营。

108、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

109、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110、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111、 (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排律的对仗和律诗同,首联、尾联可用可不用,但中间不论有多少联,必须全部对仗。

112、例如: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

113、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

114、 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

115、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116、 兵戈犹拥蜀,贼敛强输秦。

117、不是烦形胜,深惭畏损神。

118、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之一) 山容水态使君知,楼上从容万状移。

119、 日映文章霞细丽,风驱鳞甲浪参差。

120、 鼓催潮户凌晨击,笛赛婆官彻夜吹。

121、 唤客潜挥远红袖,卖炉高挂小青旗。

122、 剩铺床席春眠处,乍卷帘帷月上时。

123、 光景无因将得去,为郎抄在和郎诗。

124、 (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 律诗以颔联、颈联对仗为正例,上面介绍的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颔联、颈联、尾联三联对仗,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对仗,称为变例,也有书上叫做别格、变体的。

125、这些变例,唐宋以后,以至现代人写旧体诗也有仿效的。

126、还有两种变例,中唐以后就很少有人仿效了。

127、这两种变例是在近体诗形成过程中,尚未完全定型时出现的,起于齐梁,延至中唐。

128、一种是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颈联又对的形式。

129、如梁简文帝的《夜听妓》: 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130、 如何明月夜,流动拂舞腰。

131、 朱唇随吹动,玉钏逐弦摇。

132、 留宾惜残弄,负态动余娇。

133、 这首诗首联、颈联是很工整的对仗,而颔联却不对。

134、在平仄格式上也有后来所谓"失对"、"失粘"之病,带有不少古体诗的痕迹。

135、又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36、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3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8、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9、 这首诗平仄完全合律,而对仗尚存古法。

140、在近体诗定型之后,也有诗人偶然仿古。

141、如李白《挂席江山待月有怀》: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142、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143、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同游。

144、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145、 这种变例后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偷春体",意思是:律诗应该在颔联对仗的,却抢先在首联对仗了,"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146、"(《诗人玉屑》卷二) 还有一种仿古的变例,就是首联、颔联都不对仗,全诗只有颈联一联对仗。

147、例如盛唐的王维《送岐州源长史归》: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148、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149、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150、 又如中唐的元稹《归田》: 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

151、 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

152、 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

153、 千万人间事,从兹不复言。

154、 这两种仿古的对仗,多见于五律,七律很少,但于名作中亦偶然见到。

155、如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56、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57、 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58、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9、 又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160、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161、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162、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163、 这两首七律的颔联似对非对,与颈联相比,其工整程度就差得多了。

164、第一首颔联平仄失对,第二首首联、颔联平仄失粘,在声律上也都有古体诗的遗风。

165、 上面介绍的那两种存有古风的律诗,中唐以后就很少见到了。

166、晚唐以后,律诗颔联、颈联的对仗,同平仄的对、粘一样,成了律诗的金科玉律。

167、因此绝句后来也称截句,意思是:绝句是从律诗上截取下来的。

168、如果截下的是律诗的首联、尾联,那末这绝句两联都不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首联、颔联,那末这绝句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颈联、尾联,那么这绝句,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颔联、颈联,那么这绝句两联全对仗。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