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时评|别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却“无人等候” 每日播报
(相关资料图)
近日有网友表示,自己的父亲因在家庭群里分享信息缺少回应,退出了群聊。不少网友直呼,这位父亲的遭遇太有代表性了。许多家庭群都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老人们热情高涨,早起在群里发问候,随时分享养生信息,而家族晚辈往往很少互动,甚至屏蔽群聊。
家庭群为何“冷热不均”?表面上看,是年轻人压力大、节奏快,无暇回应不太要紧的信息。看深一层,除了情绪,很多子女与老人也不在同一个认知频道上。比如有老人热衷于转发过度煽情的“心灵鸡汤”,可年轻人大多反感空洞的说教;有老人转发的消息明显失真,各种“治病偏方”令人难以信服。倘若认真回应,说不定还会引发不愉快,干脆闭口不言。
然而,问题的本质是:老人为何热衷于家庭群聊?为何会因为缺乏互动感到受伤?站在老人的角度看,转发到群里的固然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更重要的是享受和亲人们隔空互动的天伦之乐。少了家人的回应,就算转发的消息一字千金,于老人而言又有何意义?老人好不容易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怎料跨越了“数字鸿沟”,却发现那里“无人等候”,个中滋味,的确心意难平。
孔子认为,孝敬父母,最难解决的问题不是“能养”而是“色难”,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老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供养,也需要心理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曾经,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天下老人渴望精神关怀的心声;今天,引发全网热议的“我爸退群”启示我们:数字化时代,让父母体验到数字化互动带来的愉悦,是“色难”新的命题。
老人获取网络信息、参与数字化交流的能力不比年轻人,难免在互动中显得有些落伍。但家庭群里的信息交流只是手段,情感联系才是目的。为人子女者,一来得练就“发现美的眼睛”,感受到长辈们群发表情包背后的亲情关爱,在适当时候予以积极回应;再来得涵养“眼睛里容下沙子”的心境,对不够准确的转发消息既不忽略屏蔽,也不急于反驳讲理,而是平日里多花些时间和心思,用老人能接受的柔性手段,为他们普及科学知识以及正确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让他们安全快乐地享受“指尖上的亲情”。
过去,知识流通不够便捷,父母的人生智慧是子女的重要参考。数字化时代,子女得用心感受跃动在屏幕上的浓浓暖意,用一次次真诚的沟通,为老人“量身定做”数字化互动体验,让几代人的心在电波信号间紧紧相连。
(袁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