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运力已饱和?多地对网约车按下“暂停键”-当前滚动
今天,多地对网约车按下“暂停键”冲上热搜。
“入场者”不断增加
(资料图)
网约车运力已基本饱和
在网约车出行市场逐渐恢复的当下,又一地发布了网约车从业风险预警,甚至还按下了“暂停键”。
近日,据长沙交通运输微信公众号消息,自2023年5月16日起,长沙市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此前已受理的,按正常流程予以办理。
实际上,今年4月以来,海南三亚、广东东莞、山东济南、四川遂宁等多地均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提醒称当地的网约车市场运力已基本饱和,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
但在网约车日均接单量逐渐减少的同时,新增加的营运车辆数量以及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的司机数量却还在持续攀升。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新核发网约车驾驶员证31.6万本,其中,4月17.7万本,增速进一步加快。
与之相呼应的是,滴滴的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3月-2021年3月,滴滴在中国拥有1300万名年活跃司机,而2022年3月-2023年3月,这个数字变成了1900万,短短两年时间增长了600万。
网约车订单下降
而订单方面,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023年4月份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4月共收到订单信息7.06亿单,环比下降1.4%。其中,面向乘客、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共同提供服务的平台(即聚合平台)完成1.96亿单,环比下降0.7%。
“当前网约车订单下降,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人们的出行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包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等,减少了对网约车的使用;另一方面,在部分城市,网约车数量相对较多,运力相对饱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些都可能对网约车订单量产生影响。”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副研究员洪勇对媒体表示。
多地探索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
随着各地网约车市场日趋饱和,关于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市场竞争过度,同时,也有助于对行业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运营规模。
其实早在几年前,多地就已经探索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如2019年时厦门推出“车证”考核机制,网约车公司向驾驶员发出警示,如果在考核期内完成单量没有达标,平台有权解除车辆接入协议,“车证”也将被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注销。
2021年,广州建立网约车平台合规率监测机制和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定期统计网约车平台运营车辆、驾驶员合规率,对不达标平台公司开展重点监管,并通过官方途径向社会公布行业市场运营、执法监管等情况,加强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了解和监督。
在地方实践中,为了引导网约车市场供需关系动态平衡,深圳在2022年底探索建立了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
该机制显示,一旦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变化幅度低于10%,单车日均订单量低于11单,巡游车里程利用率低于60%,满足3个条件中的2个,就会触发预警,供政府决策参考,其应对措施包括暂停网约车运输证和平台经营许可证办理服务。
而当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变化幅度大于等于10%,单车日均订单量大于等于13,巡游车里程利用率大于等于65%,这3项指标连续2个月有任意2项及以上满足即可恢复新增触发条件。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对媒体表示,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是地方政府对网约车行业进行常态化监管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提醒投资者和从业者注意市场风险并做出理性选择。
他认为,相对于发布预警信息,暂停受理相关核发业务的影响更大。如果长期不发放相关证件,容易变成数量管制。这一措施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减弱,进而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网约车消费者认为网约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中,61.1%消费者表示司机准入门槛较低,60.8%消费者表示相关制度不完善,40.1%消费者表示司机信息与平台信息不一致,25.4%消费者表示车辆不合规,22.2%消费者表示车辆信息与平台信息不一致。
据悉,近期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网约车平台的监管力度。今年4月1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会员费上限等。
4月26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对聚合平台做出了明确定位,对聚合平台和网约车平台实施分类监管。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