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全球新消息丨患者死亡后,医生才承认此前手术失败,这种医疗类官司该怎么打?

来源:互联网

因父亲突发严重脑梗症状送医抢救,朱先生才发现,不久前医生称成功植入父亲颅内血管的高价进口支架竟然“消失”了。朱先生说,眼看事态败露,涉事的操刀医师齐某方才承认,此前的手术未能成功放置支架。


(资料图)

朱先生向媒体提供的录音中,涉事医生称,“我做了这么多手术,没做成的时候很少,当时这个支架没放成,我觉得很打脸,感觉有点不好看,下不了台。”

6月7日,朱先生父亲因动脉血栓堵闭致大部分脑干坏死,不幸去世。

(图片截取自抖音号:中国新闻周刊)

澎湃新闻报道的这件事,又一次让我拍案惊奇,拍案而起!

朱先生表示,他们将就涉事的医院和医护人员故意隐瞒支架未能植入事实、伪造病历虚构手术经过、未装支架却收取费用等情况,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究医院和医生医疗过失责任。同时,院方和相关医护人员均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据医院官网介绍,齐某系医学硕士、脑卒中中心介入医疗组组长,从事神经介入手术10余年,擅长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慢性闭塞血管开通术,尤其擅长急性脑血管闭塞取栓开通手术,累计手术量4000余例。

对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履历显然够得上是专家了。然而,恰恰就是这样的专家,因为顾及自己的面子,“觉得很打脸,感觉有点不好看,下不了台”,就隐瞒未成功植入脑血管支架的事,结果让患者的生命“下不了台”。显然,这种后果确已构成民事侵权,如果有证据证明这是故意为之,还可能涉嫌刑事责任。

(图片截取自抖音号:中国新闻周刊)

从媒体报道上看,朱老汉出院时,家属结清了住院医疗费用,合计12万余元,部分自费。其中,当日收费票据及相关明细中,卫生材料费近10万元,其中,进口颅内支架47000元。花12万余元,就为了治好亲人的病,结果却又被做手术的医生忽悠了,钱白花了,人也没有了。这种事情,也太过伤人了。要知道,这家医院可是当地的第一人民医院!

在这个案例中,朱先生一家是不幸的,但从打官司的角度上说,却又是幸运的,因为涉案的医生齐某承认了未成功植入脑血管支架并隐瞒的事实,并且朱先生手上还有完整的证据。

这样一来,朱先生民事胜诉的可能性很大,只是获得赔偿的多少,还需要法官来酌情审判。至于院方的刑事责任,还需要更多证据。因为启动民事程序容易,而启动刑事程序非常难,必须要有强大的证据支撑。

在日常工作中,我接触过不少医疗案件,其中有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就是医生:她的父亲在她供职的医院住院,结果发生医疗事故,致使其父亲死亡。要说,她搜集证据并不难,打官司也并不难,一开始,她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图片截取自抖音号:中国新闻周刊)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让她深刻意识到,和自己的医院打官司很难、很难、很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医院修改了许多重要就诊记录,包括用药和手术等,并且医院还取得了部分专家和主管部门的支持。这样一来,她就不是在和医院打官司,而是在和整个医疗体制与利益集团打官司,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她一输再输。

不仅如此,由于她和医院打官司,而她自己又在医院工作,医院为了阻止她打官司,开始明里暗里给她设置了大量障碍,包括将她调离工作岗位。在她通过视频咨询我和国咨律所的律师时,她一再掉泪,一再感慨打官司真难。

实际上,并不只是她,很多医疗类官司都难打,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搜集证据难,很多证据掌握在医院手里,医院很容易就能够将证据修改。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家属要想打赢官司,就必须下大功夫,甚至要聘请专家辅助人,为自己搜集证据,并形成强大的证据链;与此同时,还要依法对抗医院的主管部门,以防止其与医院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只有一手抓证据,一手抓监督,才有望胜诉。

(本文根据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曹保印【曹说法·重案盘点系列】视频整理)

标签: